目前,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迅速波及亚洲及中国,加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我国传统行业出现了规模缩小和发展放缓的趋势,面临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紧迫局面。预计2009年就业机会可能会显著减少,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对此,同学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合理降低就业预期,全方位、宽口径从基层就业,迅速抢占就业机会,尽量要在年前就业,这是在目前就业形势下的一种明智的、理性的、现实的选择。
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情况如下: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仍会持续。根据多数学者的研究和预测,在目前生育率不变的前提下,中国人口总量仍然在以每年1000万以上的速度增加。即使保持目前生育水平不变的话,中国人口的增长还要持续40年左右,到2040年达到高峰值15.4亿左右,才能实现零增长及负增长。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形成了当前和未来二十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维持在65%以上的较高水平。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加上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就业的人员达2400万人。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1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300万人左右。2009年,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没有明显的增长,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00万人,比2008年增加40万。按照袁守启的预测, 2010年劳动力供给为7.82亿,劳动力的最大需求为7.4亿,失业人口4000万。2020年劳动力供给7.75亿,劳动力的最大需求仍为7.4亿,失业人口3400万。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将越来越快,估计在20年间将有2亿以上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今后20年内,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将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严重失衡状态,劳动力将长期处于过剩状况。
(二)农民工转移就业规模仍有增长,一些企业用工需求旺盛。近年来,随着城市改善用工环境,加大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力度等措施,农民工外出就业数量持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农业部农研中心等部门的统计,近年来农民工连续保持在年均5%以上的增长速度,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是农村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一些企业用工需求旺盛,特别是东部发展较快的民营企业用工需求增长明显高于农民工增长。据劳动保障部的调查,2003年以来企业春季招用农民工的岗位年净增率保持在10-15%,2007年被调查企业中有近九成在春节后计划招用新员工,用工需求比春节前净增13%。
(三)已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从业呈基本稳定态势。据劳动保障部2007年初组织的调查,农民工在外就业时间增加,为平均每年9.4个月。春节准备回家探亲的外地农民工中约80%的人打算节后继续回原企业工作。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电子电器、制衣制鞋和住宿餐饮业,这些行业占农民工总量的一半。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06年超过1000元,增长率超过10%。调查显示,有81 %的农民工全部拿到了当年工资,有18%的农民工拿到了大部分工资,有1%左右的农民工没有拿到或只拿到少部分工资。
(四)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很多劳动者缺乏职业技能,或者原有职业技能不能适应新型职业的需要,难以就业;另一方面,新型的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供不应求,技工短缺性现象尤为突出,其中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长幅度很大。
地区之间就业状况不平衡。资源枯竭城市、困难行业和关闭破产企业集中的地区,就业困难人员多,岗位供应不足,就业问题难度很大。
从城镇来看,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主要是由于自身素质难以适应新就业岗位的需要。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由于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能对接,以及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化素质与岗位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区、基地、资源枯竭城市、库区等困难地区,以及一些困难行业、困难企业,则存在着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员增多的问题。从农村来看,一方面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仍有存量和增量,存量大部分为中年劳动力,多以农业剩余劳动时间形式存在;增量主要是农村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他们将是转移和输出的主要来源,也是新生代农民工。但同时,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企业用工需求的增多,在部分地区出现了农民工供不应求的现象。据劳动保障部的调查, 2006年春季企业用工需求中,基本得到满足的比重依次为环渤海地区71%、长江三角洲地区66%、中西部地区65%、珠江三角洲地区55%、闽东南地区50%。从企业(行业)看,招不到农民工的主要是一些条件比较艰苦、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较低的企业(行业),以民营企业居多。从用工需求对象看,不能满足的主要集中于年轻工人(特别是女工)以及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熟练操作工。在调查企业招不到或招不满农民工的原因中,有30%的企业认为“农民工不少,但符合工作要求的不多”;24%的企业认为“工资偏低”。
综上所述,就业矛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未来几年,我国就业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继续存在,其中需求呈萎缩态势;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加大,劳动者素质技能不适应问题更加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同时出现。